威爾基(左一)於1942年以羅斯福總統特使身分訪華,與宋美齡(左二)替河南省災民募款。圖/翻攝自威斯康辛大學網頁 |
前高雄科大校長吳建國發表新書《破局:揭秘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其中花了不少篇幅討論1984年的江南(劉宜良)命案。前國防部情報局長汪希苓在書中透露,當初決定發起「制裁」原因中,包括江南想寫宋美齡在抗戰期間與美國特使威爾基(Wendell Willkie)的緋聞。
過去外界傳說情報局殺劉宜良,是因他在《蔣經國傳》之後,打算再寫抨擊蔣中正的《吳國楨傳》;因為《宋美齡傳》而喪命的說法,這是第一次披露。
吳建國書中提到,江南案曝光原因,是情治界的「兩汪」(國安局長汪敬煦、情報局長汪希苓)不和,汪敬煦藉江南案惡鬥汪希苓。
書中指出,情報局運用陳啟禮等竹聯幫人士「制裁」劉宜良的計畫,事前都呈給汪敬煦和國安會秘書長汪道淵,事成後也向汪敬煦報告。但就在陳啟禮等人返台不到兩周,國安局下令執行「一清」掃黑專案,並指示警方第一時間先抓陳啟禮,再抓其他黑幫人士。情報局得知消息,試圖探視陳啟禮等人予以安撫,卻被拒絕。國安局甚至向美國聯邦調查局表示「已捕獲槍殺劉宜良的兇手」,使得事件就此曝光,汪希苓等人因而下獄,國家形象也重損。
汪希苓在新書發表會上對媒體表示,本案如能「照一般的情形」,美國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我國政府指使所為。
汪希苓在書中談到,決定「制裁」劉宜良的五大原因,包括他長期在海外詆毀國家元首,又是美國與兩岸的三面諜;另一原因是我方接獲情資,劉宜良著手撰寫《宋美齡傳》,要寫抗戰時(1942年)威爾基訪問重慶期間,與蔣委員長夫人宋美齡有一夜情。
汪希苓說,先前美國曾有書籍報導此事,在蔣夫人提出告訴,並舉出人證之後,對方已正式公開道歉。但劉宜良此時再寫,一般不清楚內情的人會以為是真的,擺明了就是故意。這個情報他沒有呈報,也沒有跟蔣經國報告。
所謂「威爾基、宋美齡一夜情」的傳聞是怎麼來的?又到底是真還是假?
事情發生在1974年,美國政壇八卦秘辛作家皮爾遜(Drew Pearson)去世後,後人整理其日記出版。其中提到威爾基訪問重慶,居然與宋美齡有染,蔣委員長帶著憲兵去抓姦未果。蔣夫人得知消息後大發雷霆,要求在全美各報刊廣告駁斥。當時新聞局紐約新聞處主任陸以正(兼駐美公使)認為這樣反而會把新聞炒大,說服蔣夫人先打誹謗官司。陸以正找了當年隨同訪華的記者考爾斯(Gardner Mike Cowles)出面,作證不可能有其事。出版商眼看官司必輸,決定庭外和解,除了公開道歉,並承諾再版時刪除錯誤內容(後來從未再版)。我方也不希望事情鬧大,因此只要對方賠償700多美元的行政開銷。
「宋美齡緋聞」事件,就這樣被化解,沒有繼續流傳。但以劉宜良的背景,應該不會不記得這一段風波。
不料,當初替我國政府作證的考爾斯,卻在江南案發生後的1985年出版回憶錄,書中不僅提到威、宋兩人偷溜出去幽會,還宣稱自己試圖勸阻,卻被宋美齡的長指甲抓了一把。1995年,作家李敖在台出版《蔣介石評傳》,自然沒有忘記這一段。
不過大陸著名的「蔣介石專家」社科院研究員楊天石,在其作品《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中考證發現,以威爾基訪華的行程,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發生皮爾遜或考爾斯描繪的「通姦」「抓姦」。
至於考爾斯為何在11年後來個大翻案?楊天石的判斷是,考爾斯基於商業價值,覺得還是把這段八卦塞進來,回憶錄會比較有賣點。「即使再為台灣方面發現,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皮爾遜日記》的官司不是七百多美元就了結了嗎?」
(联合新闻网https://udn.com/news/story/11749/2929231?utm_source=udnplus&utm_medium=fb)
附錄
解嚴不只因江南案 馬英九:兩岸國際影響
新書「破局:揭密!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下午在孫立人將軍故居紀念館陸軍聯誼廳舉行發表會,文中揭露蔣經國晚年權力布局改變的內幕,並指出「江南命案」促使蔣經國從保守走向開放,成為台灣民主化的催化劑。
馬英九說,他要提出一個不同看法,蔣經國解嚴不是只因為江南案或十信案,這跟當時兩岸關係的變化和國際社會發展都有很大關係。
他指出,蔣經國對台灣的4大貢獻,包括十大建設、解除戒嚴、開放探親及勤政愛民,每一項都是歷史性的貢獻。有人問,同時進行解除戒嚴和開放探親,對國內衝擊會不會太大?他說,一個是國內政治,一個是兩岸關係,看起來好像兩者並不相關,深層看,這兩項重大決策都跟兩岸關係有關。
馬英九說,中國大陸1979年與美國建交後,促使美國與台灣斷交,中國提出「和平統一」,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還提出「一國兩制」,當中共擺出笑臉,台灣還在戒嚴、如臨大敵,在國際跟兩岸處於不利地位。使得解嚴壓力在當時變得越來越大,壓力來自台灣內部,也來自美國。
他說,蔣經國在第二任總統任期時,發生江南案和十信案,對中華民國國際形象造成衝擊,這兩個案子跟蔣經國沒有直接關連,但涉及政府部門疏失。
馬英九回憶,民國74年某天蔣經國收到美軍顧問團前團長齊柯勒拉將軍(Gen. Richard G. Ciccolella)親筆來函,信中提到戒嚴對台灣不利,戒嚴在國際社會造成負面影響,變成台灣包袱。
蔣經國把馬英九找去,問「戒嚴」的英文怎麼說?馬英九說是 martial law,根據字典的說法,有無法無天、軍事統治等意思;蔣經國皺著眉頭說:「我們沒有無法無天,也不是軍事統治。」
馬英九說,由此看得出來,絕對不是一個江南案或十信案,就完全改變蔣經國想法,而是當時的兩岸情勢和國際關係,使得繼續戒嚴和禁止台灣人到大陸,越來越不可行。蔣經國最後的這兩個重要決策,也改變台灣,至今蔣經國仍是人民愛戴的總統。
作者吳建國、前國防部情報局長汪希苓、前情報局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台北市長柯文哲、馬英九及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白狼」張安樂等都出席新書發表會。柯文哲致詞後先行離去,並未與馬英九同台。1070112
「破局:揭祕!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新書發表會12日在台北舉行,前總統馬英九(左2)與前國防部情報局長汪希苓(左1)、前副處長陳虎門(右1)等江南案相關人事出席。中央社記者孫仲達攝 107年1月12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