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江南案是如何断送蒋家王朝的?

 来源:深度报  2025-09-14

 


一桩凶杀案为什么埋葬了蒋家王朝
江南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江南案是如何断送蒋家王朝的?

1984年10月15日,旅美作家江南在旧金山郊区住宅车库内被台湾黑道分子枪击身亡,这起“江南刺杀案”轰动美国,也成为了断送蒋家王朝的导火索。

一名作家为何会被台湾黑帮刺杀?美国又为何会感到震怒?这起案件跟蒋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谜团。

这起刺杀案的主角是江南,本名刘宜良,生于1932年,祖籍江苏靖江,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明白大势已去,于是带领部分军队撤往台湾,刘宜良也在这批人中。

在国军前往台湾的船上,刘宜良凭借平时读书看报积累的知识与一名军官相谈甚欢,幸运地晋升为上尉。

抵达台湾时,刘宜良才17岁,凭借底子干净、头脑聪明的优点,他进入了“国防部”政治干部培训班学习,而他当时的班主任是蒋经国。

按理说就读于政治干部学校,班主任还是蒋经国,凭借自身的才智,刘宜良的发展前景肯定是不错的。

但他却认为在军队无法发挥出他的才能,因此拒绝被派往部队当指导员,就此被校方退学。当时刘宜良的抱负并不在军中,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手好文章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

在被“国防部”政治干部学校退学后,他去了台北市师范大学英语系念书,毕业后开始进入新闻界从事新闻记者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刘宜良一步步成为了《台湾日报》的主要记者。


1967年刘宜良又在报社社长帮助下,以“台湾日报”驻美特派员的名义赴美,此后刘宜良常驻美国并入了美国国籍。

在美国期间刘宜良以江南作为笔名,通过大量发表文章,揭露了蒋氏父子在台湾实行独裁统治的现状获得了一定的名声与地位。

这些文章虽然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满,但也并不会给江南带来生命危险,因为在当时,这种揭露蒋家独裁统治的文章层出不穷,江南的这些文章不过就是其中之一而已。

不过江南后续出版的《蒋经国传》与着手译制的《吴国桢传》就与曾经发表的文章不同了,它们的内容有依有据地揭露了台湾当局诸多领导人的丑闻,可以说正是这两部传记葬送了江南的性命。



《蒋经国传》中有着大量对蒋经国不利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并非捕风捉影,而是有据可依。

因此在《蒋经国传》出版前,情报人员便已联系过江南,对此江南答应收取部分费用,删掉该书后三版中对蒋经国极为不利的言论。

但删改后出版的《蒋经国传》,由于内容详细记述了蒋家内部与国民党内部之派系斗争,还是被国民党当局认为有揭蒋家隐私之嫌。

而江南去世前着手译制的《吴国桢传》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更是大加揭露与挞伐,其中还大量涉及蒋介石和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层的轶事与丑事,如若出版可以说对蒋家在台湾的统治极为不利。



然而仅仅作为一个记者的江南是怎么获得这么多一手资料的呢?这就不得不说江南的另一层秘密身份了。

江南在政治干部学校受训后,虽然因不服命令被退学,但并未就此与台湾政府脱离关系,而是转入地下成为了一名台湾间谍,为军统也就是后来的中情局效力。

他之所以能够被派往美国也是台湾当局的安排,台湾情报局让江南以记者的身份前往美国收集情报。

当时的台湾情报局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在江南死后也曾直言不讳指出,江南本来是台湾的间谍,当时的台湾在美国部署了很多情报人员,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江南这个人可能是才能过于突出,伪装过于充分,在美国执行任务期间又被美国情报局看中,成为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线民。

这就使得江南成为了一个双面间谍,有了美国作为后台,江南逐渐不把台湾放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江南敢写那两本书揭蒋家家底的原因。

江南作为曾经政工学校的学生,也算是蒋经国的弟子,被自己弟子写书揭露自己老底,蒋经国能不恼怒?

再者当时蒋经国已有意让自己的儿子蒋孝武接班,若是这两本书大肆流传,那蒋家本就不好的口碑必然会再次降低,这很有可能会影响蒋孝武接手台湾。



蒋孝武

江南的这一系列动作,自然让蒋经国内定的下一任接班人蒋孝武感到了威胁,于是他决定模仿自己的祖父蒋介石实施一次暗杀。

蒋孝武先是联系了蒋经国的心腹、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

鉴于江南的特殊身份且身在美国,台湾当局不便动用政治力量,于是汪希苓将这个暗杀任务交给陈虎门负责,陈虎门则将其交给台湾竹联帮主陈启礼。

竹联帮当时是台湾政府扶持的帮派,也是台湾第一大帮。接到这个秘密命令后,陈启礼立即表示同意。



陈启礼

于是在1984年9月,陈启礼带着打手吴敦赶赴美国同当地的堂主董桂森见面,三人在10月10日赶赴德州开始跟踪江南,5天后他们摸清了江南的行动规律决定动手。

1984年15日上午9点,江南在旧金山的家里吃完早餐离家时被3人伏击,董桂森一枪击中江南眉心,江南当场倒地毙命。

吴敦又对尸体连射2枪,以保证彻底将他杀死。





杀死江南后3人立即返回台湾。

然而黑帮成员毕竟不是专业的杀手,这次暗杀留下了很多线索,美国当局在得知江南被刺后十分震怒,毕竟江南可是有着美国国籍的美国情报局线人。

由于留下的线索诸多,美国很快就查出了幕后凶手是竹联帮的成员,美国政府随即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彻查此事。

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台湾只能舍车保帅,随即逮捕了情报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以及陈启礼等人。



陈启礼、蒋经国、江南、宋美龄、汪希苓

然而陈启礼也并非未预料到事发后当局的态度,事先就留下了一盘关于此事的录音。

而掌握此盘磁带的陈启礼的小弟张安乐为了救大哥,带着这一卷录音带远赴美国。

随后美国提出引渡此案的涉案人员,却遭到台湾当局的拒绝。

面对台湾当局的态度,美国怒不可遏,随即公开了张安乐所带来的录音内容,彻底宣判了国民党在此案中的罪行,也将蒋孝武这个幕后真凶公之于众。



尽管蒋经国随即下令审判涉案人员、撤销情报部门,但这也堵不住台湾民众的悠悠众口,加上此事让美台关系一度变得紧张,美国与台湾的关系陷入了谷底。

迫于巨大的压力,蒋经国不得不宣布蒋家的后人从此不再涉足政治,蒋孝武也因此被“流放”新加坡。

 

 

是早有預謀,還是挾怨報復?學者陳治平憶江南案親身經歷

 作者:陳治平

 

中華民國這回事——一位江南事件親歷者的觀察

中華民國這回事——一位江南事件親歷者的觀察

  • 作 者:陳治平
  • 出版社:獨立作家(秀威資訊)
  • 出版日:2016/10/01

 

誰是江南?

江南,1932年生於江蘇靖江,本名劉宜良。在美國嘛,朋友們叫他的英文名Henry。劉太太崔蓉芝,朋友們叫她的英文名Helen。他們在三藩市開禮品店,賣西洋的陶瓷、公仔之類。來美之前,江南在臺灣為自己的生存奮鬥,相當典型的那個時代的青年的面貌。

他自己常說:

1、9歲喪父,老爸死於「土共」之手(內地資料則有死於新4軍鎮壓的說法),由於被槍殺於家門口附近,目睹老爸倒臥血泊而亡,小時候刺激極大,終身懼黑、害怕獨處、喜歡人多熱鬧。

2、鄉下的初中學歷,十六歲跟著國民黨部隊當兵、吃糧到臺灣(不是被抓壯丁),但不喜歡被管、不喜歡威權,當兵顯然不適合。適逢蔣經國要另建軍隊的政訓系統,於是便用功考入「政工幹部學校」。但還是覺得不自在,便設計在畢業當天、藉故跟帶隊官吵架,以「抗上」的行為,獲得被開除。但也不回部隊報到、當逃兵。1954年碰到「貴人」、自首、居然只判緩刑(逃兵,一般是槍斃的),就此脫離部隊束縛,成為平民。

3、能說、能寫,便當記者唄,靠電臺、報紙討生活,後受夏曉華的提攜,進入「臺灣日報」(當時臺灣仍是戒嚴時期,但夏曉華屬軍統系的電訓技術人員,才有辦法取得電臺、報刊的牌照)。當了城市白領、結婚、離婚,又再認得政大畢業的美女崔蓉芝,在女友鼓勵下,苦練英文,順勢還被派到港、菲、越去報導新聞,搭上老美的線。為生存,努力鑽營。

4、1967年自費以《臺灣日報》駐美記者的身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後獲美國友人協助進入「美利堅大學」攻讀國際關係,獲得碩士。

老劉說著說著,是很得意的。也難怪,孤身在外流浪,沒學歷,但勤於自學成材;舉目無親,但居然能夠在臺灣白色恐怖的戒嚴氛圍中,逃兵、沒被斃掉、還混到相當自如地進出臺灣、跑新聞、出書。並且,鄉下的初中學歷之後,37歲拿到平生第一張正式文憑,居然就是美國碩士,絕對是個記錄。其聰敏可見一斑。而無論舊雨新知,老劉的朋友們,都能親耳聽到他講的這些關於他自己的故事。

江南其實是個蠻率真的人,16歲起就必須單獨在社會求生的歷練,磨出自成一套的功力。他算得上天生的一個記者,喜歡祕密、藏不住祕密,自己的八卦、別人的八卦、國際和國家的政治八卦,通通都稀哩嘩啦地捅出來,一吐為快。我們認識他的時候,很難不被這樣一個爽朗、頑皮、好玩的性格吸引,完全滿足彼此的好奇心,人是猴子演化出來的嘛。

老劉說得上朋友遍天下,他的「朋友」定義很單純,能在一起熱鬧、談得上幾句投機的話,就是朋友啦。對中國人的左、中、右、獨各派系,乃至美國人的政客、FBI等等,江南都好奇地去接觸,成為一種「職業病」。

1975年,香港《南北極》雜誌社印行了江南的《蔣經國傳》,當時用的筆名是「丁依」,一炮而紅,圈內人都知道,劉宜良就是作者。當時,蔣經國已浮上臺灣政治臺面,《蔣經國傳》成為一般公眾可以看到的、比較詳盡的蔣經國資料。當然,立刻列入臺灣查禁的書刊之中,雖然這書不算完整。

1983年,臺灣名記者阮大方在洛杉磯開辦中文的《加州論壇報》,連載以「江南」為筆名的、重新增修過的《蔣經國傳》。1984年,《論壇報》印行新版《蔣經國傳》,這時,蔣經國已經是第二任的「小蔣總統」,更加洛陽紙貴。

江南刺殺案,就那樣發生了。


事發與破案經過

1984年10月15日,早上8點半前後,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唐樹備先生打了個電話到我家,只是簡單地說:「江南家裡有個警官剛給領事館通了電話,說是劉先生需要取消今午的約會……」。唐先生覺得奇怪,為什麼是警官打電話通知,而不是老劉或劉太太打電話?他知道我同江南很熟,就請我就近前去看看。

當時朋友裡頭,跟江南也很熟稔的李乃義,是在三藩市城裡上班的。於是,我先到辦公室簽到應卯,想想李乃義距離老劉家最近,便打電話給他,請他即刻前往劉家探個究竟。

那時,手機還沒普及,聯絡並不像現在那麼方便。估計,老李到達劉家是九點半吧,據我所知,他是江南被刺後最早出現的人(只比警方晚約一個半鐘頭),我第二個出現,到達劉家約11點。事後才知道,我們都沒留幾分鐘、現場的警官也不會允許,只是從哭泣的劉太太那裡知道了老劉已經被槍殺。

現場的警官問了我們同樣的兩個問題:

1、你怎麼會知道要過來的?

老李自然回答:「陳治平要我趕來的。」

我自然回答:「唐總領事要我來看看的。」

2、你知道些什麼事嗎?

居然老李跟我的回答一樣:「一定是國民黨幹的政治謀殺……。」

當然,那天下午我也回不到辦公室了,匆匆忙忙去到三藩市中國城裡的東風書店,在朋友的店裡坐定下來,才有電話可用,於是進進出出的電話就忙個不停。 

軒然巨波,眾說紛紜,當下許多人直覺,江南因《蔣經國傳》招來殺機。但此案之前不久,江南還寫了一篇訪問吳國楨的文章,透露了一些吳國楨在臺灣省主席任上遭遇國民黨特務企圖暗殺的細節,江南並宣稱:握有吳國楨授予的一些資料,準備另寫《吳國楨傳》。

這些,都可能是江南被刺的動機。

然而,還是看下去,讀者從我們提供的資料中,自己判斷個中緣由吧。

我到達東風書店,已過正午,自然告訴在那裡的黃達這個不幸的消息,兩人當下決定就以書店為定點,聯絡各方朋友。給已經返回到辦公室的老李打電話,讓他立刻趕過來,又通知唐樹備:江南遇刺。隨後,分頭通知跟江南認識的朋友們、關心此案的人,就近當晚在書店共商善後事宜。

當晚,我記得來了王靈智(柏克萊族群與亞裔研究系教授)、高大偉、池洪湖、魏需遜、Garchik(王靈智找來的葛奇科律師,因為他願意「事後收費」),加上我、李乃義、黃達,這就是推動破案的「江南委員會」原型。我們立即給阮大方打電話,請他加入,大方兄是性情中人,當下應允。大方老感覺: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阮大方,成為迅速破案的最關鍵因素。

「江南委員會」只做了兩個決定:

第一,由於認定是政治案件,只能跟國民黨幹到底,不然,中國人還有何處避難?第二,人死入土為安,頭7後,22日在中國城舉行江南喪禮,並抬棺遊行、抗議。

第二天,「江南被刺」成為美洲各中英文媒體的大新聞。震驚臺灣內外,撼動華人圈。一個在美國的筆桿子之死,產生人人自危效應。實際,江南委員會除了陪同劉太太崔蓉芝出席各媒體採訪之外,並沒什麼大事可做。身無分文的委員會,倒是「懸紅十萬美元」,緝拿兇手,都不看好真的能破案吧。「委員會」,根本沒有組織,僅只是熱心人士的彙集點,誰要來都可以,內地來美的記者高魯冀,也成為奔走各方的「委員」之一。

案發當時,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直覺是蔣經國下的刺殺令。這就是集權統治的貽害,誰叫小蔣是集權統治者,就算小蔣沒下令,最終責任,他還是逃脫不了關係。1984年11月12日,距江南遇刺才28天,臺灣突然發動「一清專案」,把全島黑道通通抓將監牢去。人們意識到,似乎有很大異樣。這時,除了阮大方、李乃義、以及美台少數相關高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人知道實情,連崔蓉芝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老李,王八蛋,矇到全案結束,裝神弄鬼二、三年後,方才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這樣的,22日要公祭江南、並遊行,所以,阮大方21日晚得飛進三藩市,他弟弟阮大仁家是距機場不遠,但大仁正好去歐洲旅遊了,於是崔蓉芝找老李去接機、並在李家住上一宵,以便次日參加喪禮。阮、李,都要在喪禮上,面對諸多媒體講話。

怪事年年有,當年就集中發生在阮、李身上吧。他們是第一次見面,阮大方比李乃義大7歲,兩人思想南轅北轍,平時根本攏不到一塊。如果不是有江南這個共同朋友,早點碰面,大概會是老李挨揍的結局,因為大方雖然是「自由派」(英文liberal的定義),反專制威權,但也出了名的「反共」,而且遊刃於黑白兩道,如入無人之境,從小在臺灣就是出了名的街頭小霸王,單打獨鬥,什麼幫也不是,居然存活下來。李乃義則典型的柏克萊理工菁英,當然的自由派,老早就上了臺灣「匪類」的黑名單,左傾是無疑的,沒少參加保釣、反蔣的示威遊行。這兩人行文的差異,大到很難想像他們能怎麼談到一塊。

果然,初次見面,阮、李之間唯一的話題,僅只江南。但老李居然敏感到察覺老阮似乎知道一些蛛絲馬跡,只因為,阮大方說了句「有些事,我不能說,說了怕要改寫歷史……」。於是,這一右一左兩個臭老九,合計到半夜,決定找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幫忙」。老李便拿起電話,打到黃頁上的三藩市FBI電話,大約過了零點零時分,FBI回電,讓他們開車進城到中國城假日飯店去碰面。阮、李到達飯店,已經是22日凌晨1點出頭,FBI幹員Tony Lau(劉善謙)和Steve Keith(基斯,他常來中國研究中心找我「閒聊」,因為那時內地已常有中國官員到訪柏克萊)前來接頭。四人就在飯店一間房內談到天亮,阮、李覺也沒睡,直奔喪禮現場。劉跟基斯這兩位FBI幹員的華語都非常流利,他們的錄音談話大多以華語交流,主要是阮大方在說話。阮大方根據自己在黑白兩道的豐富資歷與人脈,陳啟禮、吳敦、董桂森等犯案人員到達洛杉磯不久,行跡便已被阮知道。加上帥嶽峰等幫派分子平時神神祕祕的說話,江南一被刺,阮大方立馬拼出全貌。阮解釋給FBI幹員:這些都是臺灣「竹聯幫」黑道分子,吳敦、董桂森是典型的黑道殺手。而蔣經國本土化政策實施後,外省子弟為主的竹聯幫,竟然成為臺灣特務機構的新寵,不少竹聯幫派分子被吸收成為「情治單位」幹員。

於是,陳、吳、董、帥在洛杉磯的住處,接待的黑幫分子等等細節,都成為FBI破案的關鍵資訊。

我後來瞭解,22日一大早,阮、李來參加喪禮和遊行,劉、基斯也就直飛洛杉磯。大致當天中午時分,美方已經掌控犯案人員行蹤、電話等資料,進行監控、蒐證。陳啟禮等執行刺殺後,曾打電話回臺灣情報局報告老闆「辦完事了」,電話號碼是祕密的,臺灣當局以為美國人不知道,但美國人就是知道。這也被錄音存檔。 

後來滋生許多犯案人員自以為的洩露、出賣等等,都是美國當局藉機玩臺灣當局的結果。實質上,FBI至遲在1984年10月底前,已然掌握所有證據,包括刺客吳敦、董桂森丟棄的作案手槍。這時,美國當局要獲得的是,蔣王朝必須到此為止,小蔣身體狀況日薄西山已經不是祕密。而臺灣內部,由於蔣經國健康欠佳,事權分散,早已漸入失控狀態。失控最嚴重的部位,便是特務統治的黑洞衙門,「情治單位」。

美國將江南案做了最優化的運用,實際迫使蔣經國進一步本土化、民主化。

即此一端,也可見美國制度本身的功力。就案件本身而言,10月22-31日時段,美方所知必大於蔣經國本人所知,蔣經國這時也可算是集權專制的「受害者」,蔣王朝的走狗們必定心存僥倖,不敢老老實實向小蔣報告清楚,等於美台兩端都跟蔣經國擠牙膏似地,各懷鬼胎地、一點一點地,將實情透露。

美方大概透露了一些狀況給臺灣,以至於「一清專案」,雷厲風行,瞬間4千多臺灣黑道分子,掃個乾乾淨淨。所有「本省掛」「外省掛」,全都網羅殆盡。而這也有意外的後遺症,外省掛竹聯幫幹的爛事,「連累」全部黑道坐牢,不料,很快真相大白,牢裡眾本省掛老大們,一來氣憤不過,二來學到竹聯幫「聯」起來的風光,便歃血為盟,串聯出「天道盟」,成為1985年之後臺灣最大黑幫。白道本土化,黑道也本土化,一起成為「後蔣經國時代」最大勢力,迎合選舉與黑金政治,儼然漂白成地方角頭、操縱地方選舉與各種非正規商業利益。

11月27日,三藩市警方宣告江南謀殺案偵破,案發當日在老劉家裡電唐樹備總領事、並問了我幾句話的警官,向記者會宣布:臺灣情報局勾結黑幫,派人謀殺了江南,全案偵破、結案。警官私下告訴我:FBI介入的「大案」,哪會告知地方員警實情?好在大家合作已有默契,警方樂得等因奉此、照本宣科,媒體面前風光一下……,享受破案的榮耀。

蔣經國發動江南案的目的?

現在,當年的資料浮出更多,我看,實情應該是:1、實際,1981年之後的蔣經國,健康差到已經不能當個集權專制的頭頭。無奈木已成舟,特務體系已龐大到自成權力中心,當沒有人去認真節制它時,它就自己發威嘍。

我不相信小蔣會下這種命令,小小蔣則沒資格下令。誠然,老蔣時代,對異議分子「殺無赦」,家常便飯,抗戰前後,楊杏佛、史量才、聞一多、李公樸,都死於刺殺。老蔣的黑道作風,造就一批「為領袖分憂」「為領袖翦除政治敵人」的特務傳統。但小蔣不像老蔣那樣只有小腦,他蠻知道國民黨在內地敗亡的根本原因,別忘了,小蔣具備上海打虎失敗的教訓。

汪希苓等會如此胡搞,只能是小蔣對政局失控的一個反映吧。

根本原因,是小蔣身體已壞到無以操作集權專制。這是專制禍害的最大反射,養了一班鷹犬,卻管不到了、它們自己做主去咬人了。

2、即便從江南案的善後措施,處處可見臺灣政府的因應無方。不是那時的臺灣沒有人才,而是專制體系下的習性,使得體弱的頭頭任其下屬毫無邏輯地亂整。這還不是簡單歸咎於「官僚系統」就了得了的。

江南委員會請出王靈智教授為「主席」,他對美國操作權力或影響力的方式,十分熟悉。江南遇刺第二天,王靈智已經分別發信給美國司法部長和三藩市最大報《三藩市紀事報》總編輯,提醒他們:這件可能的外國人在美國進行政治暗殺美國公民的嚴重性。使得美國當局不能「運作」淡化或淹掉案子。

葛奇科律師Garchik則大腦清晰地告訴委員會,他獨立難當此重任,必須聯合一個「大律師」出面。我就建議請Jerome Cohen柯恩教授擔綱,處理法務,實際是政務。那時,美警方已宣告破案,臺灣當局把汪希苓等都抓起來,要進行審判。江南委員會透過長途電話,請黨外的謝長廷、陳水扁等,當委員會的在台代表律師,但臺灣當局當然不讓他們旁聽審判。葛奇科申請去臺灣旁聽,臺灣不給簽證,但臺灣當局卻不敢拒絕柯恩教授,因為柯恩那時已經當過哈佛法學院副院長,門下高徒有呂秀蓮、馬英九等人,而且他還是美國民主黨的中國問題智囊之一。

反觀臺灣,那時似乎沒有人可以解讀美方的動作。FBI神速破案,兜得國民黨當局團團轉,臺灣方面竟然沒有人真正知道美國到底掌握此案到什麼地步,陷入完全被動。臺灣難道缺乏可動員美國的內線嗎?當然不是,仍然是頭頭虛弱、下面就得過且過,集權專制的毛病。美警方宣告破案的說法,已經給台方留了大面子(顯然,FBI並未告知警方,這是赤裸裸的外國特務越境暗殺的案例,哪個嘍囉下手,無關宏旨)。剩下的民事官司,崔蓉芝是眷村長大的國軍子弟,臺灣親友一大堆,自然不會存心「斷橋」。

而所有臺灣當局平時倚重的美國政界律師,都建議臺灣速決速了、庭外和解,認賠出場是唯一途徑。錢復藉故回臺灣一趟,彙報情況,居然得到「此事動搖國本,打官司就打官司唄」的答復。

於是,江南案雖破,繼續沸沸揚揚近十年。

最終,還是賠償了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3、就事論事,我還記得,江南遇刺的第二年,1985年,國際反核人士從澳洲開船前往法國要進行核爆試驗的太平洋島礁水域阻止、抗議,其中一艘「彩虹號」Rainbow示威船被人惡意炸毀。不久,澳洲政府查出此事為法國特務所為,一時間又哄傳媒體,成為另一個國際大事件。

在西方文化看來,「特務」乃進行統治的「必要之惡」。

法國特工出紕漏,法國政府摸摸鼻子,概括承受,絕不會把自己的特工頭子送上法庭公開審判,以表示特工的行為,與總統無關。法國政府出大錢安撫彩虹號的苦主們,迅速平息這件國際醜聞,處理的無影無聲,法國政府也就不必在國際輿論露面出糗。

我當然沒想到,國民黨當局對江南案的處置,如此迥然不同。

這不禁讓我感到,海峽兩岸跟國際接軌之心,激情有餘、理智不足。

何況,統治的藝術,古今中外都一樣,威權不過是道紙糊的牆,捅破了,就再也威權不起來。

「後蔣經國時代」的臺灣政治生態,1984年底已然定案。

本文整理自中華民國這回事——一位江南事件親歷者的觀察,原作者陳治平

一名作家之死!牽扯中美複雜關係|1984年江南案

2023-03-25  吳秀樺
来源:报时光 

 

國防部高等審判庭,四日首次開庭審理劉宜良命案,圖為會外維安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04/04 龍啟文攝影)
國防部高等審判庭,四日首次開庭審理劉宜良命案,圖為會外維安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04/04 龍啟文攝影)

1984年,一位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在美國加州遭到黑道竹聯幫份子刺殺身亡。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命案,沒有想到這場命案,竟牽扯出由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主導的一場刺殺行動,卻意外曝露出中華民國與美國之間複雜關係,導致台美關係頓時急凍,美國美國聯邦調查局更派員前來台灣查案。


中華民國政府雖然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的「秘密制裁」, 但當時民間盛傳總統蔣經國的次子蔣孝武也涉入其中,甚至可能是主謀,雖無確切證據,但江南案發生二年後,蔣孝武在1986年卻被派至新加坡後,長期留在駐外單位,頗有謫放外地的意味存在。

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政府敗走,劉宜良隨來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進入國防部政工幹校(現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受訓,隨後進入新聞界擔任記者,在1967年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份駐美國並取得美國籍。

劉宜良美國期間以江南為筆名寫作《蔣經國傳》,並於美國洛杉磯《論壇報》連載後,由於內容記述蔣家內部與國民黨內部之派系鬥爭,被國民黨當局認為有揭蔣家隱私與侮蔑元首之嫌。

當時國民黨情報系統情報局長汪希苓在經人介紹之下認識竹聯幫幫主陳啟禮,派竹聯幫幫眾吳敦與忠堂堂主董桂森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執行代號「鋤奸計畫」的「制裁令」暗殺了劉宜良,三人在執行完任務後,立即逃回台灣。

由於該案涉及美國公民死亡,加上劉宜良另外一個身分同時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線民,劉在被殺害後導致美台關係頓時緊張,隨著該案的案情延燒,嚴重影響中華民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為了逮捕兇手,當時由FBI派員跨境犯罪進行調查,以求迅速偵破案。

最後台灣當局方面雖然承認江南案為該地區情報局官員主使,但仍強調本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所致,非總統蔣經國等高層授意。

1985年1月10日,蔣經國下令逮捕因此逮捕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至於陳啟禮、吳敦則被台北地方法院以共同殺人罪,各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最後在坐牢6年多後假釋,吳敦在出獄後成為影視大亨,捧紅許多當代港台電影明星,陳啟禮則居住在柬埔寨金邊。

台北地方法院二日再度開庭審理劉宜良命案,圖為崔蓉芝代理訴訟人孔傑榮(中左)、律師謝長廷(中右)步入法庭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04/02 陳曙光攝影)
台北地方法院二日再度開庭審理劉宜良命案,圖為崔蓉芝代理訴訟人孔傑榮(中左)、律師謝長廷(中右)步入法庭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5/04/02 陳曙光攝影)

美警方有信心捉到江南案嫌犯 希望來台約談陳啟禮等

1984-12-02/聯合報/05版/

(本報舊金山卅日電)偵辦江南命案的帝利市警局表示,雖然檢察官認為證據不足釋放了俞大鈞,但警方仍將繼續努力逮捕四名嫌犯歸案。

「我們仍有許多線索可追查,我們也相信這些線索終將導出確鑿的證據,使法官據以發出逮捕四名嫌犯的拘捕狀」。

警方同時認為,雖然俞大鈞被釋放,但將不致影響法庭簽發陳啟禮、吳敦、董桂森等三人的拘捕狀。由於此三人均不在美國,警方取得本地拘捕狀後將立即申請聯邦拘捕狀。警方稱,他們已得到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的一再保證,台北方面將全力合作。(下略)

劉宜良命案 高院明宣判

1985-06-02/聯合報/05版/

(台北訊)台灣高等法院將於明天上午十時,就劉宜良命案宣判。

判決仍將由高院合議庭在台北地方法院第一法庭宣示,高院已和各有關單位協調判決當天的安全作業。

據瞭解,高院明天的判決,不論判決結果如何,仍可上訴到最高法院,不過,最高法院為法律審,係書面審理不開庭調查。

劉宜良案發生於去年十月十五日,陳啟禮、吳敦二人一審被台北地方法院以共同殺人罪,各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